絮凝劑在凈水中的作用:
添加絮凝劑是為了改善和加速固液分離過程,其主要是通過化學作用促進污水中固體顆粒的聚集,以實現(xiàn)更有效的凈化效果。絮凝劑的使用不僅限于傳統(tǒng)的污水處理工藝,還包括更為先進和復雜的處理步驟。
在污水處理的初期階段,絮凝劑可用于增強初次沉淀過程。初次沉淀是利用重力將較大的懸浮固體顆粒從水中分離出去的過程。絮凝劑通過改變這些顆粒的表面特性,使其更容易相互碰撞并形成更大的聚合體,從而加快沉降速度,提高去除效率。在浮選處理中,絮凝劑同樣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。浮選是一種借助氣泡將懸浮物帶到水面上進行分離的技術(shù)。絮凝劑可以增加懸浮物與氣泡之間的粘附性,使得污染物更易于被捕獲并隨氣泡一起移除。
除了上述應用外,絮凝劑還在三級處理或深度處理過程中進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懸浮物、膠體和溶解性污染物含量,以滿足更嚴格的排放標準或回用要求。絮凝劑能夠?qū)⑽⑿〉奈廴疚镔|(zhì)聚集成較大的絮體,進而通過物理手段如過濾或離心等方法將其從水體中徹底除去。
絮凝劑的種類多樣,包括無機絮凝劑如鋁鹽(聚合氯化鋁PAC)和鐵鹽,以及有機高分子絮凝劑(聚丙烯酰胺PAM)。它們的選擇依據(jù)污水的特性、所需達到的處理效果以及其他經(jīng)濟和技術(shù)因素進行。
絮凝劑使用方法:
從實驗分析開始。通過仔細檢測污水樣本中的懸浮物的固液表面電位是否帶負電荷。多數(shù)情況下水中的懸浮顆粒帶有負電荷,這時使用陽離子聚丙烯酰胺作為絮凝劑是合適的選擇。陽離子聚丙烯酰胺能夠中和這些帶負電的懸浮顆粒,促使它們聚集成較大的絮團,從而更容易通過沉降或過濾的方式從水中去除。
當使用聚合氯化鋁(PAC)作為初級絮凝劑時,需要對其用量進行*控制。這要求在實驗室條件下進行一系列的用量試驗,以繪制出不同聚合氯化鋁用量下的除濁效果曲線,從而找出更佳的用量點。這個過程中,實驗人員需要逐漸增加聚合氯化鋁投加量,觀察并記錄相應的水質(zhì)變化,如濁度、色度以及懸浮固體的去除率等指標。
確定單獨使用聚合氯化鋁的更佳用量(標記為A)后,實際操作中可將用量設定在這個值的1/4到1/3之間。其余添加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絮凝劑讓發(fā)揮其橋接作用,幫助進一步增大絮體大小,改善絮凝效果。
確定聚合氯化鋁與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配合比例。當將聚合氯化鋁的用量調(diào)整至A值的1/3時,就需要確定在此條件下,達到預期混凝效果所需的陽離子聚丙烯酰胺的具體量。通過細致的實驗對比,可以得出這兩種絮凝劑協(xié)同作用時的更佳比例。
以上步驟不僅確保了污水處理的效果,也幫助污水處理企業(yè)優(yōu)化了絮凝成本。合理的絮凝劑配比和用量控制可以減少化學藥品的消耗,降低運營成本,同時確保處理后的水質(zhì)符合相關(guān)排放標準,實現(xiàn)經(jīng)濟效益和環(huán)境效益的雙重保障。